首页> 新闻热点> 行业资讯> “双焦”供增需减预期强烈 短期价格或仍偏弱运行

“双焦”供增需减预期强烈 短期价格或仍偏弱运行

2023-04-28 09:50:26

  上周(4月17日—21日,下同),焦煤、焦炭期价小幅反弹后再度转跌,其中焦炭价格跌至2250元/吨附近,周跌幅为3.11%;焦煤价格跌至1480元/吨附近,周跌幅为4.13%。从2309合约K线图走势来看,目前“双焦”期价均已跌至前低附近,考验下方支撑力度。

  现货市场方面,上周末(4月23日—24日),各地钢厂开始对焦价进行第4轮调降,降幅为100元/吨。至此,4月初以来焦价已累计下跌300元/吨~400元/吨。焦煤现货价格同样暂未止跌,且下跌幅度更大,近期各地焦煤价格已普遍累计下跌500元/吨~600元/吨。

  此轮焦炭价格下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原材料焦煤因受自身供应显著增加等因素影响,价格自3月初以来持续走弱,失去成本支撑后,焦炭价格跟随焦煤价格下跌;另一方面在于近期钢材需求表现不及预期,去库存速度放缓,钢材价格承压回调,致使钢厂利润收缩,压力又进一步传导至原材料端。

  从“双焦”基本面来看,近期焦化企业盈利小幅回升,整体生产积极性有所提升,需求端铁水产量有见顶回落之势,短期总库存维持低位;国内焦煤供应量保持高位,进口端略有波动,但总体通关量仍较高,煤价尚未企稳。

  具体来看,4月初至今,焦炭现货价格已经过连续4轮调降,不过由于成本端焦煤价格率先下跌,且跌幅可覆盖焦炭价格下跌幅度,焦化企业目前尚有一定盈利空间。4月21日调研数据显示,独立焦企平均吨焦盈利68元,环比增加16元,同比下降270元。分地区来看,目前山西地区焦企吨焦盈利最高,约为120元,江苏、山东地区焦企吨焦盈利在100元左右,江西地区焦企盈利情况最差,处于盈亏平衡附近。虽然总体盈利水平有限,但也刺激焦企逐步提升了焦化产能利用率。调研数据显示,上周独立焦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76.7%,较3月初提升4.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日均焦炭产量增至70.4万吨,周环比增加0.4万吨,同比增加5.23万吨。另外,第一季度,我国焦炭累计产量为12029万吨,同比增长3.8%,其中,3月份焦炭产量为4178万吨,创单月产量历史新高。

  需求方面,第一季度房地产系列数据表现不及预期,尤其与黑色金属需求直接相关的新开工、施工面积数据同比仍呈不同幅度的负增长;高频调研数据显示,螺纹钢表观需求量仅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低于往年同期,去库存速度放缓,均印证了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受需求负反馈的影响,钢材价格回落进而压缩钢厂盈利空间,同时相关部门定调年内对粗钢产量实施平控政策,而第一季度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500多万吨,生铁产量同比增加约1550万吨,受钢厂盈利较差叠加平控政策约束影响,目前部分地区钢厂已陆续发布检修、减产计划。上周全国247家钢厂高炉日均铁水产量为245万吨左右,预计后期将逐步回落,利空原材料需求。

  库存方面,上周焦炭总库存小幅回落至916.7万吨,周环比下降13.5万吨,同比下降111.4万吨。分结构来看,在钢厂端,基于需求回落预期,钢厂对焦炭多保持按需采购节奏,“五一”假期前补库力度也较为一般,厂内库存保持降库趋势,库存可用天数处于往年同期最低水平;在焦企端,尽管近期焦企有提产行为,但焦炭刚性需求尚在高位,焦企库存压力不大,若后期钢厂加大限产力度,焦化企业或面临一定累库风险。

  炼焦煤方面,第一季度炼焦煤进口增量显著,供应增加预期正逐步兑现。国家海关总署数据显示,3月份,我国进口炼焦煤964.7万吨,环比增长39.53%,同比大增156.42%;第一季度累计进口炼焦煤2275.72万吨,同比大增85.59%。分国别来看,蒙古国煤炭(下称蒙煤)进口量稳居榜首,3月份进口量为475.91万吨,创单月进口量新高,第一季度累计进口1121.75万吨,同比增长433.79%。俄罗斯煤炭(下称俄煤)进口量仅次于蒙煤,3月份进口量为275.93万吨,同样创单月进口量新高。另外,3月份进口澳大利亚煤炭(下称澳煤)28.5万吨,较2月份有所增加。目前来看,蒙煤、俄煤仍是供应量增加的主要压力来源,受监管区环保检查还没结束以及竞拍溢价的影响,蒙煤日通关量有所回落,但总体仍处于相对高位;澳煤海外需求也呈现弱势,价格已持续回落至270美元/吨附近,折合人民币到港价为2156元/吨,国内外煤价差持续修复,预计后期澳煤进口量将逐步增加,继续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此外,国内洗煤厂产量也保持相对高位。总体来看,焦煤供应稳中有增趋势未变,市场偏空情绪仍较浓厚。

  综合来看,需求负反馈压力继续向上游传导,钢厂端在利润较差的压力下已计划采取检修、减产措施;另外,原材料焦煤端供应量持续增加致使供需关系由偏紧向平衡甚至宽松转变,成本坍塌拖累黑色产业链下游期货品种价格。“双焦”整体供增需减的预期强烈,市场偏空情绪仍在蔓延,预计短期“双焦”价格仍存回落空间。

  《中国冶金报》(2023年04月27日 03版三版)

技术知识

更多>
汽车衡
数据驱动决策——智慧称重系统如何成为企业的“数据中枢”【新益德称重】

在工业4.0时代,数据是新的石油。但许多企业的称重数据却是一座座孤岛,无法与业务系统联通,其价值被严重低估。管理人员无法实时掌握物流动态,决策依靠滞后的报表,错失市场先机。无人值守称重系统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扮演了“企业数据中枢”的角色。它不仅是称重工具,更是企业物流数据的实时采集终端和分发中心。系统通过与ERP、MES、财务等管理软件无缝集成,实现了数据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您的核心优势:•实时数据看板:管理者可通过PC或手机APP,随时随地查看当日、当月的称重汇总、原料入库、产品发货、客户及车辆统计等关键数据,全局运营尽在掌握。•流程自动化:自动生成结算单、生成各类统计报表,大幅减轻财务和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减少人工干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辅助科学决策:基于长期、真实、海量的数据积累,系统可以生成多维度分析报告,为采购、生产、销售策略的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驱动企业向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迈进。智慧称重系统让沉默的数据开口说话,赋能企业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解决难点●在计量环节存在多达40余种舞弊手段可以导致计量数据的失真●在质检环节中存在采样失真和化验数据失真以及确认值的失真●合同管理环节人为的关系合同存在●结算工作量大、错误多●原始票据重复量过大,部门信息传递不畅●业务部门与核算部门无法连接●ERP系统中无法动态统计企业的库存●不能动态掌握和评价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帮客户实现●节省成本:省掉磅房称重人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业务单据自动打印,方便快捷。地磅称重由10-1分钟一次,提升至3-5分钟●提升沟通的效率,缩短销售周期●数据管理:实现多台汽车衡的网络化管理,数据能实时共享。支持历史查询,安全可控●预防作弊:称重过程自动化完成,一车一码,减少人为干预,称重数据自动生成上传●后台数据自动分析,预警提醒问题数据,防止人为操作。●扩展接口:可扩展门禁控制管理系统,质检系统,仓库收发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接口

智慧称重系统
堵住管理漏洞,守护企业资产——智慧称重系统的“防火墙”【新益德称重】

在物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环节,称重过程中的“跑冒滴漏”是企业巨大的成本黑洞。传统人工称重模式下,内外串通、压边换牌、重复过磅等作弊手段层出不穷,每年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如何为企业资产建立一道坚实的“防火墙”?无人值守智慧称重系统,正是您成本控制的守护神。系统通过技术手段,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防作弊体系:视频实时监控与抓拍:车辆进、出磅及称重全程自动抓拍图片与录像,车、牌、货全景记录,数据与磅单绑定,随时可查,形成强大威慑。智能流程控制:系统自动判断车辆是否完全上磅、是否重复过磅,从流程上根除作弊可能性。红外定位于防压边:车辆未完全停稳或压边,系统自动禁止称重,确保每一次称重数据的有效性。您的核心优势:透明化管理:所有操作留痕,所有数据可追溯,彻底斩断灰色利益链,保护企业资产安全。降低运营成本:不仅节省了司磅员的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堵住了因作弊造成的物料损失,直接提升企业利润率。投资智慧称重系统,就是为企业购买一份“资产保险”,让管理更透明,让老板更放心。解决难点●在计量环节存在多达40余种舞弊手段可以导致计量数据的失真●在质检环节中存在采样失真和化验数据失真以及确认值的失真●合同管理环节人为的关系合同存在●结算工作量大、错误多●原始票据重复量过大,部门信息传递不畅●业务部门与核算部门无法连接●ERP系统中无法动态统计企业的库存●不能动态掌握和评价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帮客户实现●节省成本:省掉磅房称重人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业务单据自动打印,方便快捷。地磅称重由10-1分钟一次,提升至3-5分钟●提升沟通的效率,缩短销售周期●数据管理:实现多台汽车衡的网络化管理,数据能实时共享。支持历史查询,安全可控●预防作弊:称重过程自动化完成,一车一码,减少人为干预,称重数据自动生成上传●后台数据自动分析,预警提醒问题数据,防止人为操作。●扩展接口:可扩展门禁控制管理系统,质检系统,仓库收发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接口

智慧称重如何重塑您的仓储物流
告别效率瓶颈与人为误差——智慧称重如何重塑您的仓储物流【新益德无人值守】

在传统的称重管理中,您是否正面临这些痛点?车辆排长队等待过磅,效率低下;司磅员手动记录,数据易错且易篡改;财务、仓储、物流数据脱节,对账困难……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正悄然吞噬着您的企业利润与运营效率。 智慧系统的核心价值,在于用技术穿透管理盲区。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正是这样一个智慧的结晶。它通过集成智能道闸、视频监控、RFID射频识别、LED大屏显示等物联网设备,实现了从车辆入场、自动识别、精准称重到数据同步、凭条打印、离场放行的全流程无人化自动化操作。 您的核心优势:效率倍增:单车称重时间从原来的3-5分钟缩短至30秒以内,7x24小时不间断工作,彻底解决高峰期拥堵问题,让物流速度飞起来。100%数据准确:全自动采集重量数据,无缝对接ERP管理系统,杜绝了人为记录的错误和恶意舞弊,让每一笔数据都真实可靠,为决策提供坚实依据。智慧称重不仅仅是上一套设备,更是引入一套高效、透明、精准的全新管理模式,从源头为您的企业降本增效。 解决难点●在计量环节存在多达40余种舞弊手段可以导致计量数据的失真●在质检环节中存在采样失真和化验数据失真以及确认值的失真●合同管理环节人为的关系合同存在●结算工作量大、错误多●原始票据重复量过大,部门信息传递不畅●业务部门与核算部门无法连接●ERP系统中无法动态统计企业的库存●不能动态掌握和评价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帮客户实现●节省成本:省掉磅房称重人员,节省人工成本●提高效率:业务单据自动打印,方便快捷。地磅称重由10-1分钟一次,提升至3-5分钟●提升沟通的效率,缩短销售周期●数据管理:实现多台汽车衡的网络化管理,数据能实时共享。支持历史查询,安全可控●预防作弊:称重过程自动化完成,一车一码,减少人为干预,称重数据自动生成上传●后台数据自动分析,预警提醒问题数据,防止人为操作。●扩展接口:可扩展门禁控制管理系统,质检系统,仓库收发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系统等接口

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降本增效,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打造园区现代化服务新标杆

  痛点:运营成本高,用户体验差  传统称重模式需要配备多名司磅员实行轮班制,高昂的人工成本、管理成本以及纸质单据的耗材成本长期困扰着园区运营方。同时,对司机而言,漫长的等待、繁琐的手续、可能发生的争执以及恶劣天气下的下车操作,都带来了极差的体验。这不仅影响了司机群体对园区的评价,也从侧面制约了园区吸引优质客户的能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成本和体验已成为衡量园区竞争力的关键指标。  解决方案:无人化运营与人性化服务体验  新益德无人值守称重系统通过“机器换人”,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减少人工岗位直接降低了长期的人力成本支出,同时避免了由此产生的社保、福利、培训等间接成本。无纸化操作节约了耗材成本。对司机而言,系统提供清晰的语音提示、LED屏显示,引导其顺利完成称重,全程无需交涉,公平高效。还可配套搭建线上预约平台,司机可提前预约称重时间,进一步减少现场等待,享受现代化、便捷化的智慧服务。   产品优势:新益德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显著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人工依赖,节约人力成本高达70%以上;无纸化办公降低耗材费用;提高效率间接降低综合管理成本。  提升司机满意度:流程快捷、透明公正、操作简单,为运输司机提供高效、舒适的过磅体验,增强司机对园区的认同感和好感度。  塑造智慧园区品牌形象:部署先进的无人值守系统是园区现代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提升园区的行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入驻。

新益德称重
管理之痛——根除人为漏洞,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构筑园区精准透明数据防线

  痛点:管理存漏洞,数据易失真  在传统人工称重模式下,管理漏洞无处不在,给园区和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风险。“人情秤”、“关系秤”难以杜绝;手工填写磅单易出现记录错误、字迹不清、涂改等问题;甚至存在内外勾结、故意放水、虚构货物等作弊行为。此外,纸质单据不易保存和查询,数据孤立形成信息孤岛,管理层无法获取真实、实时、连贯的数据进行决策,管理成本高且效果差。  解决方案:数据全自动采集与智能防作弊  新益德无人值守称重系统构建了一个全方位、无死角的智能监控和数据管理体系。系统通过红外定位防止车辆压边、不完全上磅;视频监控全程抓拍并录像,同步保存称重数据与现场画面,做到每一笔数据都有据可查;所有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杜绝任何人为修改的可能。管理者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手机端查看实时数据、报表和历史记录,实现称重过程的完全透明化。  产品优势:新益德无人值守称重系统  铁面无私,杜绝作弊:集成红外、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构建多重防作弊机制,有效拦截各种违规手段,保护企业资产。  数据精准,全程追溯:自动采集数据,误差小,准确率高。每一笔交易关联时间、地点、车辆、货品及全程录像,形成不可篡改的数据链,轻松追溯问责。  智慧管理,决策支持:自动生成多维度统计报表(日、月、年报表,客户、货品统计等),数据可视化呈现,为园区管理、客户结算和经营决策提供强大、可靠的数据支撑。

常见问题

更多>

可能是由于车辆超载导致。解决方法:需要将部分货物卸下,使车辆重量不超过汽车衡的最大承载能力。如果车辆未超载,则可能是汽车衡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受到外部干扰或损坏导致。解决方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受到外部干扰导致,需要将外部干扰源移开。如果传感器损坏,则需要更换传感器。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平台不平衡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平台是否水平,如果平台不平衡,则需要调整平台。如果平台平衡,则可能是传感器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错误或软件故障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软件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计算机故障导致。解决方法:检查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正确。如果电源和电缆连接正确,则可能是计算机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