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
2023-05-08 10:04:53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旗帜网刊发署名文章指出,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以下为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领域各环节,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推动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11.3%提高到18%左右,人均国民总收入提升到12604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确保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4亿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畅通经济循环,努力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技术创新动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多个能源品种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把握好“四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对经济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中躲不过、绕不开的矛盾,更要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激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支撑。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从解决“有没有”问题转向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坚持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自主开源技术等迭代应用,维护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加快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和发展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机会公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技术知识
更多>
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规程通常是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制定和执行的。以下是一般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 1.检定周期:根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周期,一般为1年或更频繁。这意味着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对电子汽车衡进行检定。 2.检定方法: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静态维持法、动态维持法和动态校验法。不同的方法会涉及到不同的测量原理和流程。 3.检定设备:确定用于电子汽车衡检定的设备,如校验分析仪、校验车、标准质量等。这些设备需要符合相关标准和精度要求。 4.检定过程:制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过程,包括检定前的准备工作、实际检定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等。确保检定过程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检定标准:根据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定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标准。这些标准通常会规定电子汽车衡的准确度要求、线性度要求、重现性要求等。 6.检定报告:制作电子汽车衡的检定报告,记录检定的日期、检定结果、测量误差等相关信息。检定报告需要保留并随时提供给相关部门或用户进行查阅。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电子汽车衡检定规程可能会因地区、国家或行业而异,因此请参考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以获得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判定地磅传感器好坏的几种方法包括: 1.观察传感器的外观:检查传感器是否有明显的物理损坏或异常,如断裂、变形、腐蚀等。如果传感器外观有明显问题,很可能需要更换传感器。 2.测量传感器输出:使用合适的测试设备或仪器,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传感器输出信号应该与实际测量值相匹配。如果输出信号不稳定、异常或与实际测量值不符,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故障。 3.比对传感器读数:将已知重量的物体放置在地磅上,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传感器读数与已知重量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4.清洁和校准传感器:有时候传感器可能受到灰尘、污垢等物质的影响,导致读数不准确。可以尝试清洁传感器,并进行校准以恢复正常工作。 5.借用其他设备校验:比对使用其他准确的测量设备,如其他地磅、天平等,与传感器读数进行比对。如果其他设备给出的读数与传感器读数存在较大偏差,可能表示传感器存在问题。 6.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确定传感器的好坏,建议联系地磅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更专业的测试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检修和判定。

如果电子地磅汽车衡打印时间不准确,可以尝试以下调整方法: 1.校准系统时间:检查地磅系统的时间设定,确保系统时间准确。如果系统时间不正确,可以进行时间校准,通常在系统设置或管理员界面中可以找到相关选项。 2.检查网络时间同步:如果地磅系统与网络连接,可以检查是否启用了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启用网络时间同步功能可以自动校准系统时间,确保准确性。 3.检查打印机设置:检查打印机的时间设置,确保打印机的时间与地磅系统的时间一致。如果时间不一致,可以调整打印机的时间设置。 4.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如果地磅系统和打印机使用的是特定的驱动程序或固件,可以尝试更新驱动程序和固件版本,以解决时间不准确的问题。 5.联系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如果以上方法无法解决问题,建议联系地磅系统供应商或技术支持,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可能会提供进一步的调整方法或派遣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和调整。

物联网地磅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实时监测和记录重量数据: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和记录车辆或物品的重量数据,确保重量数据的准确性。 2.无线传输和远程监控: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重量数据传输到远程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监控和访问重量数据,提高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3.数据分析和报告生成: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收集的重量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相应的报告,帮助用户了解和分析货物的装载情况、运输效率等相关信息。 4.实时报警和预警功能: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根据设定的阈值进行实时报警和预警,如超载报警,以提醒用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运输风险。 5.数据可视化和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将重量数据通过图表、表格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并提供数据管理功能,方便用户查看、比对和管理重量数据。 6.故障诊断和维护: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监测地磅设备的状态,及时诊断故障并提供维护建议,以保证地磅设备的正常运行。 7.数据安全和权限管理:物联网地磅系统可以对重量数据进行加密和安全存储,同时提供权限管理功能,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地磅安装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难题,以下是可能的三大难题及解决方法: 1.地面平整度不达标:地磅需要安装在坚固平整的地面上,如果地面不平整,会影响地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解决方法包括修复地面不平整处,例如填充填土、打磨等;或者选择适合不平整地面的特殊地磅设计,例如具有自动调平功能的地磅。 2.电源供应问题:地磅通常需要外部供电,如果现场没有方便的电源供应,将会是一个挑战。解决方法可以是寻找现场附近的电源接口,或者考虑使用无线供电技术,例如太阳能供电或者电池供电。 3.数据传输和管理问题:数字式地磅通常需要与计算机或者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和管理,如果现场没有网络接入或者数据传输不稳定,将会对地磅的使用造成困扰。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网络接入设备,例如使用无线网络或者移动数据网络,或者选择具有离线数据存储功能的地磅,可以在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数据。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云平台进行数据管理,方便远程访问和监控。 除了以上三个常见的难题,地磅安装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法规要求等等。为了确保地磅安装的顺利进行,建议找到专业的地磅安装服务商,他们具备经验和专业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更多>可能是由于车辆超载导致。解决方法:需要将部分货物卸下,使车辆重量不超过汽车衡的最大承载能力。如果车辆未超载,则可能是汽车衡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受到外部干扰或损坏导致。解决方法: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受到外部干扰导致,需要将外部干扰源移开。如果传感器损坏,则需要更换传感器。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故障或平台不平衡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平台是否水平,如果平台不平衡,则需要调整平台。如果平台平衡,则可能是传感器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传感器错误或软件故障导致。解决方法:首先检查传感器是否正确安装和连接。如果传感器正常,则可能是软件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
可能是由于电源故障或计算机故障导致。解决方法:检查电源和电缆是否连接正确。如果电源和电缆连接正确,则可能是计算机故障,需要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修复。